文/罗华昌中医
古中医防未病,保民众大健康。图片
戴眼镜的人特别多了,看电脑的特别多了,低头刷手机、久坐盯屏幕成了日常。“久视伤血” ,很多人只觉得眼睛干涩酸胀,却不知道这背后其实是耗伤了津血,“神水不养睛”, “神水”—— 在中医里是滋养眼睛的津液精华,属精血所化。神水不足,自然养不好眼周的筋脉,时间一长,眼睛转动都显滞涩。根源还和肝肾相关,中医讲 “肾藏精,肝藏血”,肾水好比大树的根系,肝木则是枝干,肾水不足就没法滋养肝木,肝木亏虚又生不出足够的血,眼睛作为 “肝之窍”,没了精血濡养,自然容易干涩、视物模糊,时间久了连精神都跟着萎靡,这便是久视伤血的核心原理,看似是眼睛的问题,实则是身体精血被持续消耗的信号。
从西医角度看,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,眼睛的睫状肌会一直处于紧张收缩状态,无法正常放松,久而久之会引发睫状肌疲劳甚至痉挛,导致调节功能下降,出现视物模糊。同时,屏幕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,不仅影响睡眠质量,还会加速视网膜感光细胞的氧化损伤,导致泪液分泌减少且蒸发过快,引发干眼症。长期如此,身体会处于慢性疲劳状态,影响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,导致眼部组织供氧、供血不足,这和中医 “伤血” 的表现虽说法不同,却都指向了长期用眼对眼部及全身机能的损害。
《黄帝内经・素问》中记载 “五劳所伤,久视伤血,久卧伤气,久坐伤肉,久立伤骨,久行伤筋”,把久视放在五劳之首,足见其对身体的影响之深。后世医家也多有论述,比如明代医家张介宾在《景岳全书》中提到 “目得血而能视”,直接点出眼睛与血液的紧密关联,强调精血充足是眼睛视物清晰的根本,这些论述历经千年,至今仍在指导着我们对用眼健康的认知,也印证了久视伤血并非虚言,而是古人从长期生活实践中总结出的健康规律。
针对久视伤血的问题,我有一个基础调理方,具体药材及用量如下:当归 9-15 克、白芍 9-15 克、熟地 15-30 克、党参 15-30 克、砂仁 6-9 克、枸杞子 9-15 克、龟甲 9-15 克、黄芪 15-30 克、川芎 3-6 克。这个方子的用法是将所有药材加水浸泡 30 分钟后,大火烧开转小火煎煮 40 分钟,取药汁;加水再煎一次,两次药汁混合后分早晚两次温服,每日一剂。
从功用来看,这个方子正是针对久视伤血、神水不养睛的问题而设。方中当归、白芍、熟地都是补血养血的经典配伍,熟地能填精益髓,当归活血补血,白芍柔肝养血,三者合用可补肝肾之精血,从根源上解决 “血不足” 的问题;党参、黄芪补气,中医讲 “气能生血”,气足了才能推动血液生成和运行,让精血更好地濡养眼睛;枸杞子滋补肝肾、益精明目,是调理眼疾的常用药,能直接滋养眼部;龟甲滋阴潜阳、益肾强骨,可补充肾中精气,让肾水充足以滋养肝木;川芎行气活血,能让补药不滋腻,避免气血瘀滞;砂仁理气和胃,防止熟地等滋腻药材伤胃,确保药效能正常吸收。几味药搭配,既补精血又益气,还能兼顾脾胃运化,从而改善因久视导致的眼睛干涩、视物模糊、精神不振等问题。
不过中医用药讲究辨证施治,这个基础方还需根据个人具体症状进行加减调整。比如眼睛干涩明显,可加菊花 9-15 克,菊花能清肝明目、疏散风热,进一步缓解眼部干涩不适;睡眠不好、易失眠多梦,可加酸枣仁 15-20 克、远志 6-9 克,酸枣仁养心安神,远志宁心安神,帮助改善睡眠质量;吃饭没胃口、腹胀不消化,可加麦芽 15-20 克、鸡内金 9-12 克,麦芽消食和胃,鸡内金健胃消食,增强脾胃运化功能;头晕明显,可加磁石 15-20 克(先煎)、天麻 9-12 克,磁石重镇安神、平肝潜阳,天麻平肝息风,缓解头晕症状;耳鸣明显,可加石菖蒲 6-9 克、郁金 9-12 克,石菖蒲开窍醒神、化湿和胃,郁金行气解郁、活血止痛,两者合用能改善耳鸣;口干舌燥、咽喉不适,可加麦冬 12-15 克、玉竹 9-12 克,麦冬养阴生津,玉竹滋阴润燥,缓解口干症状;大便干结、排便不畅,可加火麻仁 15-20 克、郁李仁 9-12 克,火麻仁、郁李仁都能润肠通便,改善便秘;大便稀溏、容易拉肚子,可加白术 12-15 克、茯苓 15-20 克,白术健脾益气,茯苓健脾渗湿,帮助改善腹泻;眼睛发红、有血丝,可加决明子 12-15 克、夏枯草 9-12 克,决明子清肝明目、润肠通便,夏枯草清肝泻火、散结消肿,缓解眼部红肿;精神萎靡、乏力明显,可加山药 15-20 克、莲子肉 9-12 克,山药补脾养胃、生津益肺,莲子肉补脾止泻、益肾固涩,增强体力、改善乏力。
需要特别提醒的是,中医强调 “千人千方”,每个人的体质、症状轻重、病程长短都不同,上述基础方及加减建议仅为参考,不构成用药指导。眼睛不适或身体有其他症状时,务必及时面诊专业中医师,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辨证开方为妥。
身体不适不知咋辩证?公众号留言,我为你专业分析亲爱的各位网友,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本公众号的关注。
在交流中,我发现不少朋友面对身体小状况时,不知如何应对,也不了解自身中医辩证类型,存在健康困惑。
现向大家说明:欢迎在留言区留下健康问题,我会依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,为大家做辩证分析。
但因网络交流限制,无法面对面详细诊断,所以我只能提供辩证思路,不能给出具体用药指导,望理解。
我会每天挑选并回答 几个网友的辩证问题,认真对待每一条留言并详细回复,希望能帮大家了解身体,树立正确健康观念。
本文内容原创,如有转载请标明 “转自中医罗华昌公众号”,侵权必究。最后,希望朋友们再关注《杏仁弘道》及《华康中医综合诊所》两个公众号,里面的内容同样精彩!
版|权|声|明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